|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辖区导航 > 铁边城镇

铁边城镇

关键词:铁边城镇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铁边城镇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wuq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517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铁边城镇

名称来历:

西汉高帝二年(前205)在铁边城设归德县,隋大业元年(605)因洛水所出,改为洛源县。宋嘉祐三年(1058)夏人筑定边(安定边疆之意),城竣工。哲宗元符二年(1099),环庆路进筑定边城,后设立定边军,辖定边县。金皇统六年(1146)定边军等沿边地赐夏国,定边军及定边县撤销,降为定边寨。明朝时更名铁边城。成化四年(1468),陕西巡抚御史马文升选将练兵,曾修安边营至铁边城一线烽墩,在铁边城设巡检守御所(见《明史.马文升传》)。铁边城古城依山而筑,城墙周长3500米,为夯土筑成,残存墙外高7.5米,城内总面积约840亩,城西门外有校场和点将台约10亩。1935年10月,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经铁边城进入吴起镇,在铁边城的张湾子宿营,并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陕北建立苏区,讨论了作战方针,为吴起镇会议确立将陕北苏区作为领导全国革命斗争的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36年5月陕甘宁省委派红二十九军二五六团团长朱日亮建立铁边县(驻南门处营盘院,10月迁驻华池县元城区,改称赤庆县)。1936年5月至1937年10月铁边城设区,1952年6月起铁边城先后为乡、区、人民公社,镇政府驻地。

地理位置:

铁边城镇位于吴起县西北部头道川境内,东与吴起镇相连、南与庙沟乡相连、西与定边县白马崾岘乡接壤、北与定边县接壤,距县城35千米。省会西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电话区号0911,邮政编码717609。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铁边城村、三谷尧村、白石咀村、油寺村、张涧村、田南湾村、田百户村、张户岔村、海眼沟村、吴岔村、南庄畔村、刘泉沟村、吕沟咀13个村民委员会,下设77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7105人,其中常住人口3650人,流动人口1800人,占25%;女性3426人,占48%,65岁以上689人,占9%。总人口中,全部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4‰。辖区东西最大距1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8千米,总土地面积32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318平方千米,占98%;水域7平方千米,占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2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全镇属梁状丘陵沟壑区,最低海拔高度1338米,境内地下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该镇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川山兼备,光照充足,属于旱区。荒山荒坡面积大,有待于开发。镇政府已制定了开发荒山荒沟资源,全方位治理的万亩流域规划。

气候: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气候异常,秋季多雨,冬季大风干燥。年均降水量210毫米,无霜期100-134天,年平均气温6-8℃,无霜期131天左右。

自然人文舆文化:

铁边城古城北依铁边山,南临洛河主流头道川水,西临王洼子水,东为冲沟,地势险要,城址平面呈梯形,周长3500米,面积56万平方米。周边有9座山峁(囚牛、嘲风、蒲牢、霸下、负质、狻猊、睚眦、狴犴、螭吻)呈环形拥抱此城,犹如9条巨龙。俯视全城,地形从西向东明显呈龟形,绕城而过的洛河水宛如一条灵蛇,形成“水抱城”,被称为“九龙戏珠,瑞蛇绕灵龟的长寿风水结构”,在吴起境内为“百堡之首”,据说是难得一见的《易经》名城。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低温、冰雹、霜冻等。

经济概况

 社会经济情况:

201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68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56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20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90万元,人均农民纯收入达到了5960元。

农业:

全镇有耕地2.9万亩,国家确认退耕还林面积7.12万亩。按照“土豆为主,菜畜果补充”的思路,发展以马铃薯和小杂粮为主的种植业。2011年我们引进500多吨马铃薯种子,镇政府重点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以“土地集约化、品种优良化、种植科学化、技术规范化、操作机械化、灌溉节水化”为原则,在西川至吴岔至南庄畔种植大垄沟马铃薯12000亩;在铁边城至白石咀种植双垄全膜覆盖玉米2000亩,种植以荞麦、糜谷为主的小杂粮面积3000亩。发展以羊、牛、猪为主的草畜业,以增质增量、品种改良、疫病防治、技术服务、扩大种草面积、饲草抚育管护和提高群众养殖效益上狠下功夫,坚持以草定畜,以人定养的思路,由单一饲养型向多元养殖型转变,由管理粗放型向集约规范型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截止2011年底,全镇人工牧草保留面积21000亩,羊子存栏8320只,生猪存栏7108头。2007年以来,全镇共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0座,完成苹果新建园面积1500亩,老园改造1000亩,幼林抚育500亩,庭院经济建设600亩。

社会发展

教育:

2011年末有中心小学1所,在校学生394人,专任教师49人。中心幼儿园1所,专任教师15人。教育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要求落实了“五免一补”和“蛋奶工程”等政策,同时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整治。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医疗卫生机构14个,其中中心卫生院一所,13个行政村各有一个标准村卫生室。

社会保障:

2011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46户628人,支出 81.6万元,月人均130元,农村五保51人,支出20.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86人次,农村临时救济59人次,支出1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9人。发放优抚款1.5万元。

商贸重镇文化:

史料记载,宋以来,铁边城曾是中原宋朝、草原西夏国、辽国、金国的榷场,属于丝绸之路北支线上的商贸重镇,宋与西夏之间的贸易一度出现了“略无猜情,门市不讥,商贩如织”的盛况。

多样的民俗文化:

铁边城境内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富有军事背景的铁鞭舞,富有宗教彩色的“抬楼子”祈神活动,便于百姓物资交流的庙会,体现当地妇女智慧的刺绣和豆粘画,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陕北说书,富有草原民族和汉族双重特点的婚丧嫁娶习俗,独一无二的窑洞民居,若隐若现的图腾文化影响,喜庆热闹的秧歌表演,嗜肉豪饮的饮食文化,等等,都成为铁边城当地特有的民间民俗文化。如铁鞭舞,起源于战国时期魏国军队的“将士舞”,大夏国公主赫连铁据此创编了铁鞭阵,战场上屡见奇效,后来经过搜集、挖掘和整理,铁鞭舞日趋成熟,道具主要有鞭、盾两件,阵法分为出征、布阵、格斗和收兵四个部分,集武术、舞蹈、陕北秧歌于一体,表演起来鞭盾相击、粗狂豪放、威猛无比,体现了当地人质朴、憨厚的阳刚之气和英雄气概。再如豆粘画,豆粘画是用五色糜子和各种豆子制作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经过巧妙构思,将不同形状和花色的豆子,塑造出许多形态各异的人物、动物或吉祥物,再精装裱饰而成。相传隋末唐初,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一日有农民做梦,梦见白发长者说,用五谷粘成人形或者吉祥物贴在灶前,即可平安丰收,此人梦醒后照梦而做,果然灵验。此事传开,每逢灾年,人们便效仿此法,以祈求天下太平,遂成为习俗。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